师白百年 德艺双馨——纪念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娄师白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书画大师,他厚德载物、卓尔不群、学有本原、坚苦自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生创作出许多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他创作出的雏鸭,深受大众喜爱,已成为近现代中国画的代表作,有句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今年6月2日,是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诞辰100周年诞辰日,纪念座谈会于当日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举行。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娄师白的孙女娄茗主持了座谈会。
此次参会的人员,都是与娄老生前有过密切交往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亲友、以及娄老的弟子、再传弟子及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的会员。
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黄华夫人何理良,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占祥,原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孙安民,原国防部军事外办主任张邦栋,原北京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郑焕明。
出席会议的著名艺术家有: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著名书画家、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雷正民,原北京画院领导班子成员、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画家、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赵志田,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画师、著名书画家、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爱新觉罗连经,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副会长、虎文化研究会(筹备)会长、著名书画家、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姚少华,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艺术顾问米南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著名书画家邢少臣。
出席会议的娄师白先生生前好友有:原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刘泽林,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王勇强,燕京书画社总经理石占成,宏宝堂画店总经理程茂全,北京画院院长陈日新之女陈海燕,此外还有娄师白先生的弟子、再传弟子、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会员等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正式开始前,播放了娄师白先生九十岁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娄师白艺术展的录像短片,此次展览作品之精美,观众人数之多,展厅场景之宏大,观赏气氛之热烈,都是盛况空前的。作为个人的艺术展览,创出了参加开幕式人数最多、领导人参观最多,两个记录。
会议首先由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的长子娄述德致辞,对在娄师白先生百年诞辰日,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娄述德通过展示父亲与恩师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与会者介绍了娄师白与恩师齐白石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娄述德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拜师学艺建立师徒关系。
娄述德说:齐、娄两家相识颇有渊源。1932年暑假后,爷爷去香山慈幼院上班,在等待开车的时候闻听同样操着湖南口音的长者说话,因是乡音倍感亲切,便问老人到何处去……通过这次谈话爷爷认识了齐白石。恰巧,白石老人的两个孩子在慈幼院读书,两家住的距离只有三四百步,称得上是邻居,故此,白石老人常到家里来,托爷爷照顾两个孩子并带些生活用品等。后来,这些事情就由父亲做了。
1934年立秋前的一天,16岁的父亲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来到齐白石家里行了叩头拜师礼,成为白石老人最小的一名正式门徒,直至大师逝世,学习、生活、成长达25年。娄述德展示了1936年拜师的第二年,在齐白石家内院门口与恩师的合影照片及恩师齐白石为娄师白作品题词的照片。
拜师后,父亲深谙求知有途径,成功靠笃行的道理,勤勉学习、善于思考、苦练技法,时间不长就取得了令老师满意的成绩。在拜师当年的画作《雁来红》上,老师题词评价说:“娄生年少好学,从事不满百日,用笔能见老成,余为乃翁喜。”17岁那年也就是拜师的第二年,娄师白画了《残荷》,拿着作品向先生请教,老师见后大喜,欣然在画作上题词“绍怀初学画此,能自创格局,将来有成。”齐白石曾多次在娄师白画作上的题词,他在娄师白的画作《葡萄》上说:“予题少怀弟之画,皆非所请,予见其善,不能无言。”
娄述德说,父亲经常对他讲:老师齐白石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在艺术技法上,对父亲不仅要求高,更是毫无保留。父亲说:“白石师从用炭条打稿开始,直到最后完成,都让我在旁边看着。老师每创作一幅新构图,总要反复地画两三遍,遇到他认为是得意之作,还要照样画五六张。他这样做,对我的学习大有裨益,使我能全面了解他的创作过程,记忆他的构图,加深对他用笔用墨的理解。”在艺术创新上,齐白石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父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教你画画,先要你能学得进,钻得深,但是你还要自己能造稿。”“画画小技,人拾得则易,创造者则难。拾得者半年可得皮毛,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师白牢牢记住了老师的教诲,尝试着自己“造稿”,19岁时画了《东坡烧笋图》,人物表情惟妙惟肖,用笔用墨用色老辣,老师见后题词曰“此题乃少怀弟制造,从来未见前人作过也,予喜之。”在为人处世上,父亲亲历了老师不忘故旧,看重乡情的事情。他为自己老师的孙辈给回南方老家的路费;照顾同乡失去丈夫家境贫寒的妇女和孩子,妇女死后又帮助照顾孤儿直到找到本家为止。与画友交往、不说人闲话、勤俭持家等等,这些对青少年时期娄师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刻骨铭心,直至终生。
25年耳提面命、朝夕相处,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凝结了深厚的情谊。父亲23岁那年,爷爷在去香山慈幼院上班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不幸去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难。老师齐白石对此十分同情,说:“少怀,如今你的画和刻印也都学得可以了,我为你写个润格,你也到南纸店去挂个笔单,试试看,多少也可以补贴点家用。”老师的盛情让学生师白很是感动,但他当即表示“老师健在,我决不出名卖画或刻印。”老师对父亲的表态甚为满意,在《贝叶草虫》画上题写了“娄生少怀不独作画似予,其人之天性酷似,好读书,不与众争名,亦不为伍。”那时,父亲的绘画技艺已经很纯熟了,在外人看来与老师无异,以致琉璃厂伦池斋的人到齐白石家取画,误以为侧案上父亲的画是齐白石的,老师选了一幅《青蛙芦苇》,亲笔题词“少怀弟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吾门客之君子也。”那年,娄师白28岁。
二是“易子而教”奠定父子之情。
父亲从小就喜欢画画,并经常给爷爷的朋友和同事画扇面。认识白石老人后就模仿着他的画法画,一次白石老人到家里,看到了桌面上晾着的十几幅扇面后大为夸奖,并对我爷爷奶奶说:“你们这个孩子胆子很大,敢画,笔墨很像我,我愿意收他做徒弟,好好教教他。我们两家‘易子为教’如何?”就这样,爷爷负责照顾齐白石在香山慈幼院的两个孩子,白石老人如愿收下了这名学生。父亲非常珍视这份情缘,亦步亦趋、毕恭毕敬地向白石先生学习。白石老人也非常喜爱这名“易子”,并在他的画作《菊花》上题词“娄君之子少怀之心手何以似我,我乃螟蛉乎。”齐白石提出的“易子而教”不仅奠定了他们的父子之情,也成就了父亲的的艺术生涯。
由于两家彼此的相识相交相知,白石老人视同娄师白为自己的孩子,很自然地就把公职和家中的一些事情交给父亲办理。记得1936年白石老人去四川,交待给学生师白两件事,一是替他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代课,二是给他管家。娄述德展示了娄师白珍藏的十几封齐白石写给娄师白书信照片。其中一封是齐白石游四川是写来的“少怀仁弟别来十日矣。借山事,请汝父子照料一切,不须件件赘白也。第一要事,汝在我北屋来睡,不可间断。”当得知学生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以后,又来信说:“少怀仁弟悉。闻汝睡我北屋未间断一宿,汝真有信男子,吾喜之。”五个月后白石老人回到北京,对学生师白完成任务的情况很是满意。1934年夏,北平盗匪猖獗,应老师要求在他所居住的房子外加一道铁栅栏,我的爷爷和父亲三个月完成了这项任务。凡是齐家重要事情,齐白石都请学生娄师白参与并作为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娄述德展示了一幅1938年,恩师齐白石收徒刘冰庵,参加拜师会后的合影。一幅1939年,与恩师一同参加齐家婚礼,娄师白做伴郎的照片。一幅1941年,齐白石立胡宝珠为继室参加聚会时与恩师等人的合影。这些,无不说明齐白石早已将娄师白作为视如己出的孩子。
三是同心相知锻造承传使命。
父亲学画三年后,白石老师开始教他学篆刻。他先自己刻的两方印章是自己的名字“娄绍怀”和号“燕生”,一白文,一朱文。老师看后说:“用刀也还如得,篆字章法安排得不好,明日拿两方图章来看我刻。”老师在为学生刻名章时,把绍怀的“绍”字改成“少”字。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少’字比‘绍’字意义更好些。”刻完名章,老师又为学生刻号。并说:“燕生这个号太俗了,你跟我学画学得很像了,将来一变,必能成个大家,他日有成,切莫忘记老师。我给你改个号,叫‘师白’吧!”从此“师白”,这个老师寄托着无限希望、不忘恩师、同心相知的名字从未更改,一直使用到父亲生命的终结。不仅如此,老师又在八十岁时给学生亲笔题写了斋号“老安馆”。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比较独特的一种,通过篆与刻把篆刻者的思想、情感、技艺表现在印材上,永久保存。齐白石为学生刻名章、改名号、题斋号等,这一切都证明了此时的齐白石已经把学生娄师白作为自己的传承人了!更让父亲感动的是,白石师亲自写信,向北京中国画院推荐他,并称他为“娄少怀是我最好的学生。”
学生师白不负白石老师殷殷厚望,在“齐派”诗、书、画、印“四绝”艺术上综合继承、全面发展。他还先后编写出版了《娄师白吟草》(三卷本)、《娄师白作品集》、《娄师白印草》、《怎样治印》、《齐白石绘画艺术》(四卷本)等专著,弘扬“齐派”艺术。
在齐白石的精心培育下,父亲很早就开始写诗,并曾编辑成册。娄述德展示了老师齐白石为学生师白的诗集题写两首七绝的照片:
其一:深信吟诗有别裁,一言半字重安排。
何须苦读三千卷,好句都从天分来。
其二:吾侪偷活不须愁,两字兵戈句莫收。
后五百年出公论,是谁刀笔定千秋。
在编辑《娄师白吟草》时,将此诗印到了前端。
1957年白石老人逝世后,父亲开始了独立创作。他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了大量有生机、接地气、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第一次创作的就是《蓖麻》作品,之后又创作了《满园春色》、《层林尽染》等,还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鸭场归来》等等,等等。然而,父亲做得更多的是传承宣传民族绘画艺术。他曾担任北京中国画院花鸟组组长、北京市政协委员、燕京书画社顾问、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等等职务,在履职中他都是积极宣传民族文化,还利用出国访问、发表文章、举办讲座等等形式宣传普及“齐派”艺术。他在《纪念白石师》一诗中写道:
大匠门中廿五秋,恩师为我细梳头。
锻钢铸剑需磨砺,育树成才赖整修。
画蟹告知足八跪,涂虾示范臂双钩。
谆谆教导心中记,誓把师传播五洲。”
表达了他忠实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齐派”艺术的铮铮誓言。
2007年父亲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生平最为盛大的“娄师白艺术展”。这次展览,与其说展出的是自己七十五年的收获,更不如说是追随白石师一生的成果汇报。在会上娄述德播放了此次展览的录像,可谓是盛况空前。
在会场,娄述德展示了1956年,与文化界名人老舍、王雪涛、陈半丁等艺术前辈一起,共同祝贺恩师96岁生日的照片。一幅1982年,与文化界名人李苦禅、李可染、吴祖光、新凤霞、许麟庐、卢光照、郭秀仪等为恩师白石扫墓的照片。
接着,娄述德深情地介绍,展示了一幅2009年,父亲患重病期间,在弟子翟玉龙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恩师齐白石的墓前,最后一次看望恩师,最后一次为恩师扫墓,最后一次向恩师告别。第二年,父亲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民族艺术,去见他魂牵梦萦的恩师——齐白石。
听了娄述德介绍师生情谊后,与会者仿佛置身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段时刻,并为这段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师生关系所感动,由衷称赞师白不负“师白”之名!
在娄述德介绍师生情谊后,有着与娄家近30年挚友之情的何理良讲话“深情悼念黄华和娄师白大师的真挚友谊”。她说:自从1983年9月,在文艺界庆祝“中秋节”的书画会上黄华和娄师白大师相识后,他们就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年龄相差不多,又都为人谦逊,对祖国的文艺事业饱含深情。黄华从心底里佩服大师几十年练就的绘画功夫,尤其赞赏娄先生“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等一些富有哲理的见解,对大师在忠实继承齐派绘画风格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深表敬意。
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占祥讲话。他说:娄师白先生是我心中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人品、作品皆为上品。娄老先生要出画册,要我写个序,我说不敢当,他说你还是写一下吧。我想这是老师对我的信任对我的厚爱,也是学习娄师白艺术的一个机会。我看到他的作品,从心里感到娄师白老师为我们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发扬“齐派”艺术方面,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弘扬;不仅有弘扬,而且有创新。不论是在在构图色彩运笔等等方面既有老师传给他的基因,又有他创作的个性,使人看了以后还想看,他是继承弘扬开拓“齐派”绘画艺术的引路人。人品艺品作品皆为商品,这次娄先生百年我写了一幅字“德艺双馨”,德艺双馨是对一个艺术家最高的奖赏,是一名艺术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一名艺术家德好,非常重要,是个好人好同志;但还要艺好,如艺好品德不好,就失去了文化内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力。今天,看了这些照片,我感觉到齐白石大师和娄师白大师是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我们当前师生关系的典范。当前,我们正处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我们的艺术会既有高原,又会有高峰。今天的会议,有助于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娄师白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使得我们美术界再呈现一片新辉煌。
曾担任过国企领导的郑焕明赋诗一首,表达娄师白先生支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心情。“齐门立雪厚高足,一代宗师育凤雏。放眼群芳香满地,达观博采艺精殊。临风北汽传心典,亲赐妍春汇宝珠。谒拜登门诚慰藉,欣得三卷慕宏图。”
著名画家雷正民发言说:娄先生是齐白石的学生,但他是个特殊的学生,他从14岁起长期向老师学习,这是没有任何他的弟子能做到这一点的。齐白石是他艺术的启蒙者,起点高,这是他艺术取得成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娄老是辅仁大学毕业的,科班出身,眼光、视野比较宽广。到北京画院工作后,经常深入生活,作品增加了现实主义精神,画的小鸭子直接从生活中来,成就了娄师白艺术这样的高度。
著名画家赵志田说:娄先生为人非常随和,跟大家关系很好,我们小字辈的都喜欢跟他在一起,无拘无束,在干校时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娄先生是齐白石大师的学生,继承了大写意花鸟画的传统,但我认为,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主张探索创新,他画的小鸭子有自己的东西,活灵活现,这样一个探索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有年轻的画家朋友向他请教,他都真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给与关怀。
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连经说:娄先生德艺双馨,毫不夸张。德,为人师表;艺,有艺术高度。
著名画家姚少华说:娄先生积极参加很多社会活动,人品非常高尚,娄先生是继齐白石先生之后璀璨的明星。娄先生参加出访文化交流活动,为祖国争光,为艺术家争光。他还积极参加慈善事业,并且亲力亲为。娄师白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动情地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非常受教育,我们缅怀娄先生,继承娄师白先生的精神,向他老人家学习。记得当年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人山人海,车都停在馆外,每辆车上都贴条了,贴条也得看展览。
娄师白先生德艺双馨,朋友众多。老朋友刘泽林以“秉承齐派光华,一路躬行”赞娄师白。他说:娄先生是齐白石先生的真传弟子,他一生创作的作品体现着时代精神,突出中国画的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们喜爱娄先生的作品,敬佩娄先生的艺德,因为他把自己的绘画艺术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他告诉我们,中国美术未来真正的崛起,还是要从自己民族文化内部中去探索挖掘。
老朋友王勇强从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介绍了娄师白先生“粒粒皆辛苦”的感受。因一次慈善募集活动来到娄先生家,说到饭点了,便在娄先生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吃过饭,娄先生提出把剩下的菜叶打包,我说:“娄老,算了吧,几个菜也打不满一盒,不要了……”听到此话,娄先生有些生气说:“农民种粮种菜多不容易呀,我们怎么忍心糟蹋呢?打包,不能浪费!”我震撼了,一位德高望重、捐款捐物、慷慨解囊、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大师,居然自己生活的如此节俭。
娄师白按照孔子有教无类的理念,不收学费,教授了许许多多学生。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秘书长李笑天说:娄先生严于律己,谦和待人的精神至今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无论哪位弟子拿作品前来请教时,他知无不言,真诚待人的态度及提携后辈的品质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是恩师的创作理念,娄先生不但传承了齐派的诗书画印,更在齐派的基础上创新画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娄门小鸭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弟子郑洪涛、深情地回忆恩师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他讲:恩师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热情,到恩师家里学画,从来不打招呼,什么时间去都是满面春风,有一次夜里十一点了,我和师兄把门叩开,我们一起学画喝茶到夜里两点,老师从来没烦过。恩师对我恩重如山,没有恩师的培养教育我怎么也进不了画院,更不会有我的今天。恩师是我的榜样,我的成功离不开恩师的培养教育。
弟子张金玲道:难忘1990年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拜师宴,72岁高龄的娄先生受我深深一躬到底。难忘恩师从教我买纸笔开始,一只虾,我随他学画了三年。难忘2009年,身患重病的恩师为我办画展题字“祝金玲画展成功”。恩师传授给我的,不仅是齐派艺术的精髓,还有他敦厚热忱的做人做事原则。
弟子任力以“丹青不知老将至”为题做了发言:娄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在画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先生不仅造诣深厚,人品师德更令人敬仰。从师20载,我从先生那里学会的不仅有绘画,更有做人的道理。娄先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他坚持每月为残疾人基金会捐赠一幅画。2003年“非典”最紧张的时候,他刚刚走下手术台不久,拖着虚弱的身体带领我们这些弟子深入安贞医院最危险的地方,慰问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
弟子邓治平讲了“相识是缘分”,说到向娄先生学习绘画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曾特别鼓励他写题画诗,说:“现在年轻人懂得格律和平仄的不多了,你还行……齐白石就喜欢在画上题诗,他的诗和他的画一样,生活气息浓厚,你要多读多看,对你会有帮助的。”
再传弟子尹玲珍以“试论师白精神”为题做了发言。“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精神”,就是以中国梦为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艺术领域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是历史的结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为世界文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不朽贡献,娄师白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表率。
娄师白的孙女娄茗发言;从小在爷爷的关照下成长,非常的幸运,长大后又陪伴照料他变老,因为相互之间的陪伴,那30多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温馨、最难忘的时光。在我的眼中,娄老先生是一个对艺术,对生活都充满热情的人,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为艺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这种毅力和坚韧让我肃然起敬,即使年龄越来越大,他对艺术也从未有过懈怠,他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并提出“厚今而不博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创作思想,并一直全力践行,作为齐白石口中“我最好的学生”,他不负所望,胸怀“誓把师传播五洲”的誓言,倾心竭力地弘扬齐白石艺术学派。
娄老先生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艺术馆,给后人提供一个研究,展示,欣赏宣传中国画艺术的一个平台,虽然原馆已被违法拆除,但我们还再为实现他的遗愿而努力。今天,经过付出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在廊坊成立了“老安馆”。"老安馆“是齐白石先生给娄师白先生起的斋号所题的一块牌匾。现在已经以展馆的形式在廊坊开馆了,它担负着继承“齐派娄门”艺术传播的重担,伴随着一些社会活动和展览的举办,在业界影响力与日俱增,未来“老安馆”将会在多个地方扎根,将齐派艺术及娄师白艺术思想的种子散播各地。
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已成立29年,在艺术传承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举办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希望各位一如既往地不吝支持,献计献策,就像娄老的那句誓言一样“誓把师传播五洲”。而誓言成真,需要您,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全力以赴,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加油!
大会的发言非常热烈,大家谈的都是与娄师白先生亲密接触后的真实体会和切身感受。这些谈话描绘出了一个真是的娄师白的再现,总结升华出了娄师白先生在艺术技法、品德修为、做人做事的态度等方面,形成的娄师白的精神特质。
师白精神体现在:
一是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艺术可以无国界,但艺术家是有祖国的,这是娄师白一生坚守的信念。建国前夕,齐白石选择留在北平迎接解放之事对娄师白产生了深刻影响。爱国之心,在他《庆祝新中国成立》的诗“天安门上日瞳瞳,照亮神州满地红。重定国名惊世界,欢呼万岁毛泽东”中得以激情表达;民族之情,在他《欢呼胜利》的诗“抗日八年颂战功,中华光复九州同。今朝日本投降表,家祭欢呼告列宗”的诗里得以自豪表达。即使是自己处在政治上最特殊的年代,他也始终对祖国充满热爱。一幅完成于1982年的巨幅画作《春满人间》,借明媚春光、莺歌燕舞、鲜花盛开的景物,表达了政治清明后的喜悦心情。作为艺术工作者,思想品德是根,艺术手法是本,继承创新是魂,娄师白就是这样一位经得住历史检验,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二是尊师重道的传承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甚至把尊师上升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在娄师白看来,立雪齐门,尊师重道是对他品行修为的铸造。在跟随白石老人学艺做人的25年中,他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美德,深得白石老人喜爱。品行上,齐白石在娄师白《青蛙芦苇》画上题词“少怀弟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吾门客之君子也”;诚信上,“老师健在,我决不出名卖画”;礼节上,每年“三节两寿”必执弟子之礼看望师父;家事中,老师出京赴蜀代为管家五个月,老师称为“有信男子,吾喜之。”等等。即使是在娄师白人生的最后阶段,仍在弟子的陪同下来到老师墓前,行生命结束前的尊师礼,不忘恩师,做到了大爱大德。
三是服务时代的创新精神。艺术的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生不息、勃勃发展。娄师白秉承的是先全面继承,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再求创新发展的理念。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些都道出了笔墨当随时代,创新乃艺术生命的规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研究、不断探索,娄师白在理论上提出了“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主张;在实践上,形成了既具有老师笔墨精神又自成风格的代表性作品,《蓖麻》、《鸭场归来》、《春满人间》等等具有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表现了真实再现生活,和谐向善画意,愉悦身心之美的画风。理论建树和实践上的成功,究其原因是他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扎根生活,为人民的结果,使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得到了业界认可和公众满意,为民族艺术的再发展再创新奋斗了一生。
四是有教无类的育人精神。有一种责任叫使命,有一种担当叫力量。当年齐白石为娄绍怀改名“娄少怀”,改燕生号为“师白”,八十岁时为娄师白题写斋名“老安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责任的寄托,是一种使命的厚望,是一种传承的担当。“誓把师传播五洲”就是娄师白对恩师齐白石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娄师白以《我的老师齐白石》一文,向社会介绍了自己向恩师学习的心路历程;《齐白石绘画艺术》(四卷本),毫无保留地介绍了“齐派”绘画技法;《娄师白吟草》(三卷本),记录了学恩师写诗的成果;《怎样治印》中,提出了以简化字入印的创造性主张。为使艺术走向大众,满足爱好者的需求,娄师白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设求学门槛、不分地域年龄性别,只要热爱民族文化,渴望学习“齐派”艺术,皆可作为学生教授。行为世范、教学相长、桃李芬芳,极大地弘扬了民族文化,普及了艺术知识,告慰了恩师白石!
五是投身公益的奉献精神。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真诚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种参与公益享受快乐的精神。齐白石扶危济困、扶弱济贫的思想行为以及家庭对他的影响在娄师白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当自己有了扶助社会、救助他人的本领和能力之后,投身公益便成为他新的道德追求。娄师白率先垂范,带领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积极参与国家各个时期的重大活动、社会公益及慈善事业,在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和个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展览会、笔会、捐赠义卖等形式,举办了向亚运会、奥运会、大学生运动会,抗洪救灾、抗击非典,迎香港、澳门回归等活动,铁肩担当了社会责任,履行了社会义务,为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认为:作为齐派娄门的后学者,需要牢记“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以“师白精神”为动力,自觉加强思想道德的品性修为,锤炼艺术本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心力、履职责、担使命。
座谈会结束了,但与会者仍意犹未尽,追思缅怀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德艺双馨的品质。以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尊师重道的传承精神,服务时代的创新精神,有教无类的育人精神,投身公益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师白精神”为百年师白做了最终的告慰。
现场媒体采访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黄华夫人何理良接受媒体采访 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占祥接受媒体采访 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的长子、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会长、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娄述德接受媒体采访 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的孙女、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娄茗接受媒体采访 国画大师娄师白生前资料展示 国画大师娄师白 1949年作品《俯首甘为孺子牛》娄师白 1949年作品《农为基础》娄师白 娄师白作品《鸭场归来》 娄师白作品《岁朝图》
摘自环球文化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