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缺失。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五.四”以来,所谓的新文化思潮对国学是持否定态度的。十年文革,对国学更是一场浩劫,中国画自然也就受到牵连。很多不懂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甚至视国画为民间的、封建的、落后的东西。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历史性错误。而在台湾,国学教育却保持得很好。
画家赵言斋作品,来源于宣和艺术院
崇洋媚外思想在画坛的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逐步被国外的先进科技所取代,也在国人心中形成了一种片面观念,即认为中国的所有领域都比外国落后,外国的东西都比中国先进。进而推动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在广东的外资企业里,甚至还出现过讲话用英语,提倡吃饭全部用刀叉,不用中国筷子的怪现象(我亲身遇到过)。在欧洲,西方人却并不低看中国画。在德国的旅馆里,他们房间里挂的花卉装饰画,完全就像植物标本。当他们看到中国的花鸟画时,都觉得很美,很喜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街上,美术用品商店里也大量卖着中国的宣纸、徽墨、毛笔、国画颜料、砚台、笔洗等等,而且视为高档绘画用品,卖得还很贵。画廊画店里同样也在卖中国画和日本画。 美术界的人大概都知道毕加索惊讶张大千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西方学艺术的故事。由于以前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原因,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很少。我们在科技与社会政治上的落后,导致了西方的一切都比我们先进的片面的社会思潮,体现在美术上,就会滋生国画不如西画的思想。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艺术上并不比西方国家落后,根本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学习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其实在欧洲,他们的自然环境就很像油画,很适合用油画的形式来表现。而在我们中国,江南水乡、徽州民居、黄山、漓江......等等,就像一幅幅水墨画,就适合用中国画的形式去表现。产生这样的特色文化,也是有其地域环境原因的。什么样的土壤产生什么样的作物,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你难道还要求中国人也长成蓝眼珠、黄头发吗?
重工笔轻写意是一种偏见。工笔与写意,只是画面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并不是艺术上孰高孰低的问题,也不是画写意画就是没有写实造型能力,画工笔就是功底深厚的表现。甚至有人喊出从古至今的文人写意画家都是不会画画的人。难道会不会画画,是以画不画工笔为标准来界定的吗?在照相机发明之前,工笔画有着传达物象和地域风貌精细结构的功能。而在照相机、摄像机等影像器材普及的今天,在旅游业这样发达的今天,工笔画的这一功能已基本消失。人们了解、认识物象和地域精细结构主要是通过看照片、看影像或实地旅游看实物来实现的,而不再依靠看工笔画来认识这个世界。就算画工笔造型能力再强,功底再深厚,你也画不过照相机、摄像机,更没有看实物来得真实。随着影像科技的发展,照片、影像以及未来的立体3D影像,将成为绘画的有力竞争者,照相机、摄像机也就成了工笔画的有力杀手。写意画是中国画中最精彩的一笔,他可以尽情表达画家的感受,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可将中国画的笔墨形式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给人以更多的艺术享受。重工笔轻写意是一种偏见,写意画不但不能偏废,而且要继续发展,国画界要推崇写意精神,写意是中国画未来的出路。